第二十五计:偷梁换柱
三十六计之第二十五计:偷梁换柱,原文:频更其阵,抽其劲旅,待其自败,而后乘之,曳其轮也。 译文: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,把他的兵力调开,等待他自己败阵,然后用谋进攻他,《易经·既济》卦说:“先拖住敌人,然后再替换他。”

第二十五计:偷梁换柱原文
频更其阵,抽其劲旅,待其自败,而后乘之,曳其轮也。
第二十五计:偷梁换柱译文
多次变动敌人的阵容,把他的兵力调开,等待他自己败阵,然后用谋进攻他,《易经·既济》卦说:“先拖住敌人,然后再替换他。”
第二十五计:偷梁换柱故事
吕后杀韩信,历史众说纷纭。历史上的是非功过,不是一下子说得清楚的。这里并不想作什么评价,仅用此例,再次说明“偷梁换柱”的计谋,在历史上也往往发挥政治权术作用。
楚汉相争,以刘邦大胜,建立汉朝为结局。这时,各异姓王拥兵自重,是对刘氏天下潜在的威胁。翦灭异姓诸王,是刘邦日夜考虑的大事。异姓诸王中,韩信势力最大。刘邦借口韩信袒护一叛将为由,把他由楚王贬为淮阴侯,调到京城居住,实际上有点“软禁”的味道。韩信功高盖世,忠于刘邦。当年楚汉相争,战斗激烈之时,谋士蒯彻曾建议韩信与刘邦分手,使天下三分。韩信拒绝了蒯彻的建议,辅佐刘邦夺得天下。而今却落得这样的下场,心中怨恨至极。
公元前200年,刘邦派陈烯为代相,统率边兵,对付匈奴。韩信私下里会见陈烯,以自己的遭遇为例,警告陈烯,你虽然拥有重兵,但并不安全,刘邦不会一直信任你,不如乘此机会,带兵反汉,我在京城里接应你。两个人秘密地商量好,决定伺机起事。
公元前197年,陈烯在代郡反汉,自立为代王。刘邦领兵亲自声讨陈烯。韩信与陈烯约定,起事后他在京城诈称奉刘邦密诏,袭击吕后及太子,两面夹击刘邦。可是,韩信的计谋被吕后得知。吕后与丞相陈平设下一计,对付韩信。
吕后派人在京城散布:陈烯已死,皇上得胜,即将凯旋。韩信听到这个消息,又没有见到陈烯派人来联系,心中甚为恐慌。一日。丞相陈平亲自到韩信家中,谎称陈烯已死,叛乱已定,皇上已班师回朝,文武百官都要入朝庆贺,请韩信立即进宫。韩信本来心虚,只得与陈平同车进宫。结果被吕后逮捕,囚系在长乐宫之钟室。半夜时分,韩信被杀。后世称“未央官斩韩信”。盖世英名的韩信至死也不知道,陈烯已死的消息,完全是谎言。陈烯叛乱,是在韩信死了两年之后才平定的。
其他三十六计
- 第一计:瞒天过海
- 第二计:围魏救赵
- 第三计:借刀杀人
- 第四计:以逸待劳
- 第五计:趁火打劫
- 第六计:声东击西
- 第七计:无中生有
- 第八计:暗渡陈仓
- 第九计:隔岸观火
- 第十计:笑里藏刀
- 第十一计:李代桃僵
- 第十二计:顺手牵羊
- 第十三计:打草惊蛇
- 第十四计:借尸还魂
- 第十五计:调虎离山
- 第十六计:欲擒故纵
- 第十七计:抛砖引玉
- 第十八计:擒贼擒王
- 第十九计:釜底抽薪
- 第二十计:混水摸鱼
- 第二十一计:金蝉脱壳
- 第二十二计:关门捉贼
- 第二十三计:远交近攻
- 第二十四计:假途伐虢
- 第二十五计:偷梁换柱
- 第二十六计:指桑骂槐
- 第二十七计:假痴不癫
- 第二十八计:上屋抽梯
- 第二十九计:树上开花
- 第三十计:反客为主
- 第三十一计:美人计
- 第三十二计:空城计
- 第三十三计:反间计
- 第三十四计:苦肉计
- 第三十五计:连环计
- 第三十六计:走为上